老师,你是找不到工作才做辅导的吗?

 

老师,你是找不到工作才做辅导的吗?

考研辅导机构说过的“鬼话”:上岸人数多 = 课程有效?

心理学就业之殇

大家都知道,心理学就业比较难,不考虑当下经济环境,放到10年前,心理学就业也没好到哪里去。本科学历几乎没什么用,作为心理学本专业的学生,本科同学中80%的工作都跟心理学专业完全无关(如果你说做销售跟心理学有关的话,那这个比例就很高了),剩下那些同学就是读研、当中小学老师、进入监狱系统、公务员等,非常传统。这里给大家看看本科系友的大致出路。

到了硕士阶段还能有一定的出路,原始的路子还是那一套,新增的也就那么点岗位,例如用户体验、产品经理、用户研究、数据分析、考研辅导等。在这个专业的同学,基本都是劝退大家,不要轻易来,而且还有这种现象:

心理学专业能做的,别的专业也能做,例如用户体验、产品经理、市场、HR等

心理学专业能做的,未必真有就业岗位(注意,这里的就业岗位指的是具体招聘岗位,不是就业方向,谈就业方向约等于扯淡)

心理学专业能做的,未必能养活自己,纯属贴钱养别人,例如心理咨询

 

经过层层筛选后,心理学考研辅导是为数不多能搞起来的,且门槛最低。还有个有意思的想象,你会发现,现在做心理学考研辅导的,清一色都是跨专业考研上来的,也就是说,本专业不是心理学。如果不信,你可以统计下现在所有心理学考研机构的讲师,看看他们的专业背景。

标记【本硕心理学】,那没跑,就是心理学本专业。

标记【XX大学心理学硕士】,这种就是非心理学本科专业或者不愿意谈及本科院校的,这种占据大多数。

顺带说一句,如果只标记【XX大学】,例如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等,那估计也不是心理学本专业,或许是二学位、或是自学等,例如做心理咨询,只写着某某大学或者类似某某大学硕士这样的字眼。

 

只要你花点心思,你会发现,大部分搞心理学考研辅导的或者说几乎都是跨考生,等到硕士阶段,可能就是找不到工作才来做考研辅导的,但是又不好意思说,毕竟有点丢人。下次你可以去问问【老师,你是找不到工作才做辅导的吗?】,看看他们如何回答。

以前我也写过这类内容,本科是心理学专业的同学,早就保研、读博、出国、或者继承家里的百亩良田,有几个会跑过来搞辅导的。当年咱也是经过了这么一遭,后来才发现,这个比较适合我。

 

心理学就业指导的可笑之处

基于上面一点,这里大家就发现比较可笑的地方——就业指导。一帮其实没怎么就过业的人帮你就业指导。是不是跟大学的就业指导课很类似。

你说,什么样的人能做就业指导,还是说,随便搜集一些信息、看看别人的经历就能说?

老师,你是找不到工作才做辅导的吗?

我始终认为,要想知道细节,那就去要不断去尝试。学长在这方面就不断尝试出来的,我其实也很少听别人的只言片语。心理咨询、用户体验、数据分析、中小学教师,监狱系统等,所有已知的心理学就业方向都去查一查岗位,比对招聘说明改简历,然后海投看结果。有些岗位拿不到,但有些肯定能拿到,拿到之后就亲自做一做,觉得不合适再退出了。通过自己的亲自实践,一一验证并排除不适合自己的,留下来的就是切合自己的。

 

再说会考研辅导跟就业指导的关系,考研辅导门槛很低,你只要考过一次就能搞,至于考上考不上无所谓(考不上照样可以教得好,考上了也不一定会教,只要你张嘴,总会有人来找你,所以这个就一直乱乱)。有些机构的销售表现比较明显,他们在提供就业指导的时候,很多细节根本不了解,也只能照葫芦画瓢。

你可以做个社会性实验,去小红书发个心理学求就业帖子,估计在不到5分钟的时间内,你就会见到各大机构的人帮你,给你就业指导,其中有劝退的、有说帮你考研的、也有说私信的,好不热闹。

 

说这些并没有错,机构营销也无可厚非,只是10年前的东西到现在还是这些,就真没意思了。要外求,尝试把心理学推到外面来,发现新的可能,只会吃窝里的这点东西,发展不会长久的。

 

© 版权声明

相关文章